中国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

园区规划

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总体规划(2010-2030)(摘录)

发布时间:2019-03-01 16:05来源: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围绕南京市“三个发展”战略部署,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按照《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南京市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引导麒麟科技创新园的快速有序开发,把创新发展作为麒麟科技创新园未来经济增长、空间拓展的主要模式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创建南京科技创新的综合服务平台,有力推动南京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建设成为全市“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二、规划重点

1、明确创新园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南京“三个发展”战略为指导,明确麒麟科技创新园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加快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发展平台,在市级层面统筹、谋划沧波门地区未来的发展。

2、规划、整合创新园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

在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的指导下,梳理、分析规划区的建设现状和发展条件,充分考虑实际发展需求,转变目前各行政区独立发展、建设分散的现状,统筹各类资源要素,规划、整合创新园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

3、发挥生态廊道作用

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依据,严格保护青龙山-紫金山这一生态廊道,借鉴国内外生态化地区的规划理念和模式,在生态保护的同时兼顾发展,实现保护和发展的平衡。

4、优化、提升产业能级

以为全市产业园区提供优质高端产业化大项目、打造全市创新发展平台为导向,加快现有工业园区的空间整合和产业转型,推动由传统制造业向研发产业、新兴产业、创新产业的转型,提升产业能级。

5、提高、完善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配建水平

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依靠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实施建设平台,保障各类服务设施的高水准规划、高水准建设,为创新园的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支撑体系。

三、功能定位

功能复合的现代化生态科技创新城区。

具体职能内涵为:

1、智力密集的科学城:创新发展模式,争做南京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2、环境优美的生态城: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保护山水资源,提升环境品质,保障南京都市区重要的生态廊道。

3、和谐便捷的宜居城:拓展副城、提升中心城,建设和谐社区的典范,建成南京中心城东部现代化创新园区。

四、发展目标

南京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国际知名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

五、发展战略

1、生态优先战略:将开发建设控制在山体、河流、植被、农田等组成的生态网络的网眼中,兼容科研、居住、游憩、旅游、文化等多种复合功能,取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2、文化复兴战略:充分挖掘土城头路、运粮河、万安陵石刻、初宁陵石刻、窦村、文天祥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串联周边地区的历史文物(秦淮河、明城墙、中山陵等),延续历史脉络,彰显文化特色。

3、科技引领战略:以地方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肌理为基础,打造一批用地规模500-800亩、以科技研发为主导、融合一定数量高级公寓及配套设施的科技新村或科技社区,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高品质、高品位的空间载体。

4、交通引导战略:采用TOD发展模式,发挥以交通为先导的快速带动效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解决该地区居民和就业人员的快速出行。

5、功能混合战略:建设研发工作、生活居住、商业服务等功能混合的“研居商”组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地区发展活力,减少长距离交通出行,实现节约能源、资源的“低碳”目标。

六、总体布局策略

1、“生态优先、发展适度”策略。综合考虑该地区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和平衡,采取因地制宜的布局模式:(1)对现状已经存在较大规模城市建设、且地处非核心廊道的地区,将采用“城市化”规模开发模式,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将基本实现“全覆盖”,除道路、绿地、水域以外的其它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总量将控制在该地区总面积的60%左右;(2)对紧邻核心廊道、水系丰富的地区,将采用“岛式”适度开发模式,在保留50-100米宽度绿色网架的基础上,以“岛”的形式进行布局,除道路、绿地、水域以外的其它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总量将控制在该地区总面积的40%左右;(3)对青龙山、黄龙山、徐家山及沿山地区,以及核心廊道所在的中央公园,将采用“生态化”低密度开发模式,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将采取非连续、跳跃性的布局方式,散落在山林、水系之间,除道路、绿地、水域以外的其它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总量将控制在该地区总面积的20%左右。

2、整合提升策略。合理分析现状道路网架、土地开发与既有规划产生的偏差,了解客观发展需求,在整合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形成适应地区发展目标的空间布局结构。

3、功能混合策略。按照“科学城、生态城、宜居城”综合发展的要求,构筑“商、住、研”混合的用地布局结构,提倡混合功能组团建设。

4、集中有序策略。改变当前相对分散的开发建设状况,在建立统一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平台基础上,按照近远期规划建设的要求,强调整体开发建设与规模集聚效应。

中国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

中国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 版权所有 - 苏ICP备12028892号

地址:中国 南京 麒麟科技创新园 智汇路300号 邮编:211135 招商投资电话:025-68532197 6853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