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动态
发布时间:2025-06-03 13:00来源:麒麟科技创新园开发建设管委会
中科方寸知微(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寸知微”)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方案已覆盖全国25个省级电网;中科硅纪(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硅纪”)核心产品“灵巧手”系列获得多家头部企业订单;中科洵瞳(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洵瞳”)打造了首个端上可部署的机器人视觉语言导航系统,预计将于下半年交付数百台产品……
在麒麟科创园,头顶“中科系”头衔、手握核心技术的高成长性企业正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乘风破浪”,得益于园区“5V一体”模式托举,初创企业茁壮成长,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南京日报2025年6月1日A1版
“中科系”登场 5年跻身细分领域第一梯队
由方寸知微研发的无人机自适应巡检系统可以让无人机拥有“AI大脑”,在电力巡检中自适应巡检,实现飞行过程中自主规划航线,不仅能够智能识别电杆、自行思考巡视点位、自动避开障碍,还能自主拍摄关键部位情况,拍摄时智能调节曝光,巡视一根电杆仅需一分多钟,效率比人工巡检提升3倍。
依托核心技术“边缘计算与轻量化AI技术”,方寸知微无人机自适应巡检系统构建了“前端感知—边缘分析—云端决策”全链条数字化闭环,有效解决了传统电力巡检依赖人工攀爬铁塔效率低下且安全隐患大的问题,还能看到人工巡检时看不到的盲区。目前,该技术方案以较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满足了电网无人机巡检作业质效提升的迫切需求,已覆盖全国25个省级电网,服务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头部客户。
方寸知微2020年成立,由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麒麟科创园共同孵化。手握世界首款低比特量化神经处理芯片,企业招募了一批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阿里巴巴、华为等科研单位和企业的顶尖人才,仅一年时间,团队便成功开发出以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方案为核心的一系列产品。
在麒麟科创园优渥的创新土壤、贴心的企业服务与给力的资金支持下,方寸知微茁壮成长:短短5年时间,企业已积累近30项专利,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等,相关技术应用场景拓展到电力、石油化工、消费电子、智慧园区等领域,成为全球为数不多拥有“AI芯片—平台—算法”全栈自研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
“不久前,公司入选‘2025年中国边缘计算20强榜单’,核心产品业务规模持续攀升,我们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企业负责人冷聪说。
“新机制”助力 跨越成果转化“死亡之谷”
既可俯身至地面抓取工业品,又可升至两米高度完成空中作业任务,头部及腰部可实现俯仰功能,手部有25个自由度,能完成握、捏、拧等精细化类人动作,可以自主操纵“灵巧手”在有毒环境中完成工业品高速抓取、零部件搬运及装配等工作任务……近日,由中科硅纪最新研发的上半身仿人形“无际”工业机器人迎来中试阶段产品测试。
刚刚成立满一年,中科硅纪就将腱绳驱动“灵巧手”和“灵巧手+具身智能”基础研究成果转向成果产业化,离不开麒麟科创园推出的“5V一体”成果转化模式。
“5V一体”成果转化模式
所谓“5V”,是指在地方政府、中科系母所、南京研究院、成果研发团队、产业化服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五方共赢的创新模式。以中科硅纪成立为例,“灵巧手”底层基础技术研究经过科研培育后,通过麒麟科创园和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共同筛选并进行成果转化孵化。在产业化服务团队的帮助下,“灵巧手”科技成果研发团队以离岗创业形式成立产业化公司。
在此模式基础上,园区配套制定《关于促进中国科学院麒麟区域创新高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管理办法》,并协同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成果转化产业基金,在创业资金、股权投资、项目推荐等多个维度为成果转化项目提供从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到市场拓展的全周期服务,创造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麒麟速度”。
相较传统的成果转化模式,“5V一体”模式通过知识产权转让、离岗创业、股权激励、配备专业的成果转化服务团队、提供政策及资金保障等方式,不仅进一步促进了院地深度融合,还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创新性地形成共赢、收益一体的合作转化模式,真正实现共同创业、共享收益。
“新蓝图”绘就 打造具身智能“创新高地”
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赛道,麒麟科创园托举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迅速发展,科研成果加速走向产业化。
半年前刚孵化成立的中科洵瞳,核心技术为“轻量化、高性能的机器人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其赋予机器人大范围动态开放场景的空间计算、空间理解、空间行为的类人智能,打造了首个端上可部署的机器人视觉语言导航系统,本年度将实现数百台产品交付使用,相关技术已服务于华为、小米、百度、诺基亚、地平线等头部企业。
去年下半年成立的中科意象(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套脑机接口柔性电极植入系统、无创导航手术机器人系统。为推动脑机技术临床转化应用,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集萃药康等合作建立了大动物模型与脑机接口联合研发体系。
近年来,麒麟科创园在算法研究、智能计算、智能芯片等细分赛道持续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朋友圈”日益壮大。景曜科技智能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计划打造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工业物联网的产业集群和生态圈;加紧筹建麒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持续推动“信息高铁”“开源软件”“决策智能”等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实现产品研发、场景建设、行业应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园区已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近40家,全年累计营收超20亿元。
“未来三年,园区将重点聚焦具身大模型和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扩大具身智能产业规模,竞逐‘万亿新蓝海’,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具身智能产业新高地。”麒麟科创园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