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动态
发布时间:2023-07-11 17:25来源:麒麟科技创新园开发建设管委会
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南京市江宁区紫金山实验室和南瑞集团考察调研,让江宁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江宁区在新征程中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核心技术攻关等作出重要指示,更加坚定了江宁抓科技创新、做强实体经济的决心和信心。”江宁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勇挑大梁的姿态、敢为善为的状态,更加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先行区。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此间的机会稍纵即逝,考验的是超前的判断力和持续的战略定力。
早在十多年前,江宁区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团队,成立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这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未来网络核心技术研发的机构。
由此发轫,南京成为国内最早布局未来网络产业的城市。十余年磨一剑,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的紫金山实验室,如今集聚核心科研人员1000余人,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创新策源地。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砥砺创新,江宁正努力实现“无中生有”资源集聚,催生“从0到1”的关键变革。
由紫金山实验室东瞰,麒麟科创园正起“峰峦”。在承接中科院南京分院“一院四所”的基础上,园区先后引进自动化所、计算所、软件所、上海巴德所、过程工程所、工程物理所、微电子所等7家中科院研究所,成立8家“中科系”研发机构。
不负“麒麟”之名,园区如今已经成为北京以外“中科院系”创新资源集聚程度最高、门类最为齐全、成效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集聚各类人才超千人,累计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157家,企业总估值超百亿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江宁提出要持续激发“争第一、创唯一”的豪情壮志,谋篇布局了现代化建设“十个高质量发展”。第一项就是“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江宁区提出,要全力服务保障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努力形成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集聚顶尖科学家和高端人才,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努力打造全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示范区。
6月5日,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正式揭牌。这一科技园规划面积约16平方公里,汇聚了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9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000多名高端人才以及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计划到2025年,完成核心技术攻关60项,形成行业标准30项,集聚高端人才1万名,引培高科技企业500家。
从实验室,到科技园,再到科技城。牢记“国之大者”,砥砺创新突破,正改变一座城市的版图。江宁区提出,下一步要高水平打造紫金山科技城和麒麟科技城等,畅通创新链条,梯度培育科技企业,支撑南京建设国家重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区之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以1992年自费创办江宁开发区为起点,以制造业“发家”的江宁,三十余年初心如磐——做大园区、做强实业。
近年来,南京致力于打造智能电网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规模占全国市场80%。这一产业的“半壁江山”在江宁。2022年,江宁区168家智能电网规上企业完成产值1226.63亿元,同比增长9.6%。今年一季度,全区智能电网规上企业达到184家,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5.3%。
入水披沙始见金。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对冲外部不确定因素,制造业正成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压舱石。“风景这边独好”的背后,是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推进技术成果转化的全速奔跑。
南瑞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CLCC换流阀”已投入使用;南京高速齿轮生产的16—18MW全集成中速传动风电齿轮箱荣获2022年度“全球最佳风电机组-传动链”金奖;南瑞继保研发的核心设备系统在白鹤滩-浙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成功应用……
“要紧抓全球产业链重组机遇,坚守制造业强区定位,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江宁区鲜明提出,紧扣“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实施强链补链延链专项行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5个优势产业集群,聚力打造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4个先导产业集群,超前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细胞与基因、未来网络、元宇宙、储能与氢能等5个未来产业集群,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新赛道新物种茁壮成长。
乘势而上,培优做强产业集群。江宁区提出,要深入推进制造业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五大优势产业产值翻番,将智能电网产业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区。
在离开南瑞集团前,习近平总书记和南瑞集团17名年轻科研工作者进行了热情交流。现场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这批年轻人是近四年入职的新员工,最小的2000年出生,来自吉林长春、重庆万州等全国各地。
近三年,南瑞集团每年校招毕业生1000余名。这是江宁聚力招才引智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江宁区人才资源总量超42.8万人,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超3000名,各项人才指标持续走在省市前列。
“江宁有24所高校、30多万师生是我们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宝贵财富。”江宁区相关负责人说。江宁高新区重点推进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与东南大学共建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等8个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今年确保引进校友企业不少于10家,孵化成果20项。
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江宁区新近出台了《关于建立校地人才共引共育共享共用机制 加快推进高水平人才集聚区建设的意见》,围绕人才引育、发展、联动、服务平台等出台12条意见,打造人才区域创新联合体。
靶向聚焦难题,实现有才更有为。江宁区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成果处置难”“成果评估难”“收益落实难”等问题,探索实行“先赋权后转化”模式,提高高校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试点开展“揭榜挂帅”制,鼓励高校围绕江宁重点发展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一线需求”,联合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攻关。
精准把握人才需求,营造引才强磁场。江宁区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创新实施人才举荐制,开发“人才码”,运营江宁人才金融事务所……
迈步新发展征程,江宁区提出,要坚持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紫金山英才·江宁百家湖计划”,依托驻区高校、研究机构和龙头企业,加快引进战略性科技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专业化运作人才集团,高质量运行国际人才街区等载体,健全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让江宁成为人才心生向往之地、价值实现之地、高技术人才的理想目的地。